物理所“空气对颗粒分离效应的影响”研究获新进展


来源:

颗粒物质是以离散态形式存在的物质形态,是一种复杂体系,其运动规律与一般固体和液体很不相同,近年来引起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一个大小颗粒混合的系统,当受到外界扰动(如振动,摇动等)时,会发生大小颗粒的分离,一般是大颗粒运动到上层,小颗粒运动到下层,这就是所谓的“巴西果效应”(Brazil nut effect)。这在自然界和生产中普遍存在,是一个人们所熟知的现象。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其形成机理并不十分清楚。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垂直振动也会导致大颗粒运动到下层,小颗粒运动到上层,产生所谓“反巴西果效应”。对这一新现象,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小组在《Nature》上发表了不同的研究结果。他们未观察到“反巴西果”现象,但是随气压的变化,导致了大颗粒上升的速度发生改变。

中科院物理所陆坤权研究员的小组,通过不同密度大球在不同尺寸颗粒床中振动的实验,系统研究了大球上升和下降的规律。发现当大球和颗粒密度比大于某临界值时,则大球上升(巴西果效应),且上升速度随密度比增大呈幂次方变快。而当密度比小于此临界值时,则大球下降(反巴西果效应),下降速度随密度比减小呈幂次方变快。更重要的是,发现气体在“反巴西果”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在振动状态下形成“反巴西果”的颗粒床中,测量得负的气压,正是这个负压驱动了密度小的大颗粒向下运动,形成了“反巴西果”现象。在相同条件下,抽空的系统中则观察不到“反巴西果”现象。而在一定振动频率和加速度下是否产生负压又与床颗粒的大小及密度有关。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2003年7月4日的Phys. Rev. Lett. 91 (2003) 014302。
推荐 5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